本文章廣告來源:Google廣告
做一個讓人凡事都想「聽你說、跟你說」的人,不用話術敷衍,而是真誠溝通;不是搶著說話,而是讓對方心服口服。《說話的本質:好好傾聽、用心說話,話術只是技巧,內涵才能打動人》一書教我們,如何好好傾聽、用心說話。
做一個讓人凡事都想「聽你說、跟你說」的人,不用話術敷衍,而是真誠溝通;不是搶著說話,而是讓對方心服口服。一般人以為話術等於口才,實則不然。話術只是表面的技巧,無法讓人心服口服。口才想變好,就要多閱讀、多傾聽,才能有效學習、豐富內涵、提升素養,兩者相輔相成、缺一不可,這才是說話的本質。
《說話的本質:好好傾聽、用心說話,話術只是技巧,內涵才能打動人》一書作者堀紘曾經任職波士頓顧問公司(Boston Consulting Group,BCG)近三十年,進行超過5000次以上的演講、簡報和會議,只要他一開口,就能讓人心服口服。他將「好好傾聽、用心說話」的技巧,以及如何做一個讓人凡事都想「聽你說、跟你說」的心得,並分享以下5個說話原則:
1. 十三分鐘原則
人的註意力只能持續十三分鐘,無論是一對一的交談、簡報或演講,最精采的橋段不要超過十三分鐘,再穿插一些冷場效果,讓想表達的事更有張力。
2. 說話的黃金比例
說話時最好掌握「對方不知道的事占四成,對方已知的事占六成」,讓溝通更順暢。避免談話一開始劈頭就說「對方不知道的事」,以免讓人沒有心理準備、無法立刻進入狀況。
3. 開口說話之前,要先傾聽別人說話